张广田,博士,河北省拔尖人才,省政府津贴专家,中国砂石协会绿色先锋人物,砂石工匠,河北省国资委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,河北省科技型企业创新人才(科技厅),硕士生导师。
兼任中国硅酸盐协会固废分会专家委员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委员、中国砂石协会绿色矿山、固废分会专家委员、全国低碳胶凝材料与混凝土联盟 秘书长,河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 秘书长,河北省勘察设计咨询协会绿色建材分会秘书、河北省砂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。
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以及华夏奖、工程建设科技进步奖,中国公路学会等多项部委级科技奖励10余项,河北省建筑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,河北省建设行业科技进步奖15项,发表高水平论文 40 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 25 项、实用新型专利 21 项,编制国家标准2项,行业标准5项,CECS标准 13 项,主编河北省标准 20余项。
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研究3项,承担了住建部、河北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5项、河北省建设行业科研计划、石家庄科技局重大项目等 20 余项。
主要贡献如下:
勇于担当,积极投身砂石行业
开发了“低碳机制骨料新工业体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”成套技术,建立了尾矿综合利用新体系,形成了机制砂质量提升、应用关键技术与理论体系,发明了高品质骨料智能、绿色生产设备与工艺,成功建立30余条生产线。技术成果打破了国际垄断,引领了砂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产品在川藏铁路等50余项重点工程,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应用,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优质骨料保障。
致力固废、开发低碳水泥与混凝土
在双碳要求的背景下,牵头发明了系列低碳固废基胶凝材料,可全部替代水泥用于工程建设,创新了多固废胶凝材料基础理论体系,发明了稳定高效、低能耗、智能化的成套生产工艺和装备,构建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,支持产品的多场景应用。
建立生产线28条(河北17条),产能超1000万吨/年,在港珠澳大桥、国际服贸会等70余项重点工程中应用,对省创新应用场景建设起到示范作用。成果被列入“国家先进适用技术目录”。何宏平等六位院士认为:该成果解决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难题,对钢铁、建材行业绿色转型和CO2减排具有重要意义。
深入一线,勇担社会责任
坚持理论联系实际,深入实践一线,先后前往河北省各地市以及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江西、广西、内蒙等多地指导当地砂石生产企业、胶凝材料生产企业以及搅拌站的生产工作,配合当地质监站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督指导,提供技术支持;
个人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做报告,主办多次国家级会议,致力于技术的推广与技术培训,与北京科技大学、石家庄铁道大学,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校企联合,为社会培养会研究,能实践的全面发展的人才。